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过程中发现缺陷如何定量
超声波探伤仪是工业检测的重要仪器,主要用于金属工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很多人在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时,会有一个疑问,发现缺陷后,如何判断它的大小和数量呢?也就是所谓的定量。
探头的选择
探头作为超声波探伤仪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在选择探头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工件的材质与厚度,对于较薄的工件,如厚度小于5mm的工件,宜选用高频探头(10MHz以上),因为高频探头的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检测到工件中的微小缺陷;而对于厚度大于50mm的工件,则应选择低频探头(2-5MHz),低频探头虽然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其穿透力强,能够满足厚工件检测的需求。

仪器参数的设置
仪器参数的准确设置是实现精准检测的关键环节。在探伤前,需使用标准试块对探伤仪进行校准。不同材料的声速不同,例如钢中的声速约为5900m/s,铝中的声速约为6300m/s,因此要根据工件的材质准确输入声速参数,这直接关系到缺陷位置的计算精度。增益参数的调整也十分重要,它用于调整信号放大倍数。如果增益设置过低,微弱的缺陷信号可能无法被检测到;而增益设置过高,则可能会使噪声信号被过度放大,干扰对缺陷信号的判断,一般要把最高波调到50-80%为宜。
缺陷定量法
当在探伤过程中发现缺陷后,就需要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对工件质量和性能的影响程度。这是探伤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它为后续的处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准确判断工件是否合格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或更换。
当量法:
当量法是通过将缺陷的回波信号与已知尺寸的人工反射体(如平底孔、横通孔等)的回波信号进行比较,来确定缺陷的当量尺寸。这里的当量尺寸是指与缺陷具有相同回波信号强度的人工反射体的尺寸,它并不一定等同于缺陷的实际尺寸,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缺陷的相对大小。
当量试块比较法:
该方法是将工件中的自然缺陷回波与试块上的人工缺陷回波进行比较来对缺陷定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工制作一系列含有不同声程、不同尺寸人工缺陷(如平底孔)的试块。当在检测中发现缺陷时,将工件中自然缺陷回波与试块上人工缺陷回波进行对比。若同声程处的自然缺陷回波与某人工缺陷回波高度相等,那么该人工缺陷的尺寸就是此自然缺陷的当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