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棒超声波探伤的标准以及应该选择哪种探伤设备
在我国,铝棒超声波探伤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标准遵循。主要依据的是GB/T6519-2000《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以及JB/T10969-2010《无损检测仪器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这些标准对铝棒探伤的各个关键环节都作出了细致规定。
在仪器技术参数方面,要求探伤仪具备高灵敏度,灵敏度余量需≥56dB,这样才能捕捉到铝棒内部极其细微的缺陷信号;水平线性误差要<0.5%,以保证检测结果在水平方向上的准确性,确保对缺陷位置的定位精准无误。检测流程更是环环相扣,首先要进行仪器校准,使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扫描过程需全面且细致,不放过铝棒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缺陷的地方;最后依据缺陷评级标准,对检测出的缺陷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
由于铝棒的外径尺寸跨度较大,常见范围在20mm-800mm,不同外径的铝棒在探伤时对声能的反射和衰减情况各异。而且不同的生产工艺对铝棒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生产的铝棒外径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探伤仪器。
铝棒探伤仪器关键参数
探头和频率:在铝棒超声波探伤中,频率与探头的合理匹配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探伤的准确性和效率。通常推荐使用2-5MHz的频率范围,搭配弧面适配的BSN-LV20专用直探头,这种探头的晶片直径在14-20mm。这样的组合具有诸多优势,能很好地兼顾穿透深度和表面分辨率。其穿透深度在5000mm内可灵活调节,对于铝棒这种需要检测内部质量的工件来说,能够深入探测内部缺陷。而在表面分辨率方面,也能清晰地分辨出铝棒表面的细微状况,尤其适合铝棒圆弧面的耦合检测,能确保探头与铝棒表面紧密贴合,减少检测误差。
缺陷评级:缺陷评级是对铝棒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参考GB/T2970-2016《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的逻辑,从多个维度对铝棒内部缺陷进行评判。
缺陷波幅与底波比例是一个关键指标。当缺陷波幅与底波比例≥80%时,通常会判定该铝棒不合格。这是因为如此高比例的缺陷波幅,意味着铝棒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会对铝棒的力学性能和后续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对于缺陷尺寸也有着严格的考量,比如气孔直径>2mm时,就需要详细记录。因为较大尺寸的气孔会降低铝棒的强度和密度,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通过对缺陷波幅和尺寸的综合分析,将缺陷进行分级处理,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质量状况和处理方式。对于低等级缺陷,可以通过一些修复措施进行处理;而对于高等级缺陷,该铝棒可能就需要报废处理,以确保出厂的铝棒内部质量一致,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